蒙牛发布乳品感官评价标准:行业标准化迎新纪元
在中国乳品行业,标准化建设已成为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近日,蒙牛集团在呼和浩特市成功召开了2024年乳业科技及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大会,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了《T/CAB0376—2024感官分析牛奶描述词》和《T/CAB0377—2024感官分析发酵乳描述词》两项团体标准。这一举措被广泛认为是乳品行业感官评价体系的历史性里程碑,备受行业专家关注,填补了长期以来的标准空白。
随着花了钱的人乳品质量和安全性要求的逐步的提升,市场对科学、统一的感官评价标准的呼声亦愈发强烈。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标准化相关的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已经诸如达到29项之多,但大多集中在色泽、滋味、气味等基本维度,缺乏针对品质属性及特征的深入界定和系统性描述。
这一现状使得企业在产品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中面临诸多困境,既难以清晰地传达产品特点,也让我们消费者难以准确理解乳品的价值,使得行业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显得愈发困难。因此,创建科学、系统的感官评价标准,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次会议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指导,并由蒙牛集团承办。会议中,蒙牛集团副总裁温永平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罗方平分别致辞,强调了在标准化进程中,企业与技术探讨研究机构的通力合作对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近百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集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通过对乳品的感官特性进行系统、科学的描述,蒙牛牵头的两项团体标准将为行业内的产品研制、市场推广提供明确的操作标准。这既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的产品信息。标准的建立使得从业者能够更明确地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推动产品创新与优化。
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蒙牛的研发团队遵循了四项基本原则:覆盖性、可操作性、可区分性和可感知性。这些原则确保了标准在科学性与实用性方面的平衡,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
具体来说,覆盖性确保了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乳制品;可操作性保证了企业在执行时的易用性;可区分性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感官特性具有清晰的边界;而可感知性则强调了消费者在实际体验中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特征。这一系统化的感官描述语言不仅填补了以往的空白,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无疑是推动乳品行业标准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这项标准将为乳品的感官品质提供科学规范的界定及评价标准,使得行业内的感官评价系统化、规范化。
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感官语言体系,行业内部将能够更顺畅地进行交流,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准,进而提升消费者对乳品的信任度,使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捕捉消费者反馈,优化产品设计。这将成为行业内企业在未来市场环境中竞争的重要武器。
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强调,标准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而乳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更是其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标准的建立不仅符合国家对质量强国的战略要求,也契合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日益增长的期待,展现出行业向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的决心。
未来,蒙牛作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将继续发挥好其示范作用,参与更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加速乳品行业标准化的进程,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正如李洪亮所说:“蒙牛将继续积极参与感官分析科学化、标准化建设”。
蒙牛推出的这两项团体标准,不仅将大幅提升乳品行业的感官评价质量,更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指引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为消费的人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感官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乳品的市场透明度与信任感,而企业也借此机会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进而真正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随着此前标准不断深入与完善,未来的奶业市场将会更具竞争力,成为推动中国乳制品行业崛起的重要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