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你给孩子喝对牛奶了吗?
这绝对不是一个伪命题。又到9月开学时,乳制品也迎来销售小旺季。可是,面对琳琅满目的牛奶,身为家长的你,知道怎么选择吗?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均乳品占有量列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世界许多国家也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扩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力倡导国民喝牛奶。美国、泰国、芬兰等国都出台政策保证青少年饮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就在中小学校中推行营养餐,并把牛奶纳入其中,每天每人喝206毫升,直到现在已坚持半个多世纪,使日本人扭转了昔日矮小的状况。以10岁儿童为例,1950年到2000年期间平均身高增加12厘米,平均体重增加8.7公斤,而1901年到1950年仅分别为1.9厘米和1.4公斤,前后50年对比均相差5倍以上。
或许,很多家长会说,牛奶是个好东西。错了!好的牛奶才是好东西。随处可见的常温奶,俗称“奶罐头”,确实方便携带,保质期也长,可是你知道吗?在超高温灭菌的过程中,牛奶的营养成分几乎损失殆尽。至于进口牛奶,它实际上也是“奶罐头”,洋人都不喝。
只有新鲜奶,才是最好的选择。采用巴氏保鲜工艺的巴氏鲜奶,在保证牛奶安全饮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质和天然营养,所以巴氏鲜奶必须在2-6℃的条件下全程冷藏,保质期只有5-7天。
其实,好奶就在贵州,就在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贵州省高端鲜奶第一品牌的好一多,何以占据全省高端鲜奶90%的市场占有率?又何以频频受到国内乳业界元老的推崇?好一多的品质为什么这么好?
为了家中老人和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家庭主妇的罗女士常常把牛奶作为家中必备的营养饮品,特别是今年儿子上了高中后,罗女士更是指望着牛奶能成为儿子成长路上的“健康加油站”。但是,每当走进大超市的时候,面对各种各样的牛奶产品,罗女士常常会心生困惑。
低温奶(巴氏鲜奶)和常温奶的区别究竟在哪?哪种营养价值更高?售价不菲的进口牛奶,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
其实,不单单是罗女士,很多消费者或许都面临过同样的困惑,低温奶与常温奶在他们心目中往往概念模糊,甚至有消费者会错误地认为,标注保鲜时间越短的牛奶,质量越不可靠。
“表面上看,常温奶和低温奶看起来都一样,但引进超高温灭菌技术的人并没有告诉你它的缺点。”中国奶协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说,巴氏鲜奶以保留牛奶营养为目的,采用巴氏保鲜工艺,在保证牛奶安全饮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质和天然营养,所以巴氏鲜奶必须在2-6℃的条件下全程冷藏,保质期只有5-7天。而常温奶(纯牛奶)采用135℃以上的超高温灭菌工艺,具有保质期长、方便保存携带等优点。“但超高温灭菌工艺破坏了牛奶中的许多营养成份”。
台湾乳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施宗雄指出,牛奶加热影响最大的就是水溶性维生素和蛋白质。实验表明,巴氏鲜奶的乳铁蛋白是常温纯牛奶的1800倍。“乳铁蛋白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成份,把它破坏掉简直是得不偿失。”
而漂洋过海来的进口牛奶,在国外是没人喝的,它实际上也是常温奶,业内俗称“奶罐头”。
一些乳品专家甚至分别将常温奶和巴氏鲜奶形象地比喻为水果罐头和新鲜水果。很显然,在乳品专家们看来,相比常温奶,巴氏鲜奶是一个不二的选择。“通俗地讲,常温奶解决的是让我们喝得上牛奶的问题,而巴氏鲜奶解决的,则是让我们喝上好奶的问题。”
针对上学的孩子,乳品专家尤其指出,乳酸菌饮料不是牛奶,含乳饮料绝不能代替乳制品成为孩子获取营养的重要方法,只有巴氏鲜奶才是最新鲜、最营养、最安全的好奶。
但为什么世界上90%的国家都是以巴氏鲜奶为主,而在我国大陆,常温奶(纯牛奶)却占了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说来话长。
出身“高富帅”的巴氏鲜奶,在经历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低迷后,近年来又强势回归市民餐桌
虽然人类关于牛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但在19世纪以前,由于没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直接挤出的生奶常常被细菌污染,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
直到1856年,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在解决葡萄酒变质问题时,发明了巴氏消毒工艺,巴氏奶由此诞生。但那时的巴氏奶,只有皇宫贵族才享用得起。
由于巴氏鲜奶的工艺技术要求高,不适合远程携带。同年,美国人吉尔博登在制造炼乳的过程中,发现了高温脱脂保质法。其后南北战争爆发,战时对延长食品保质期需求让博登着实发了笔大财,竞争对手的效仿也让他的牛奶保质法广为传播。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个不太好的后果,因为高温脱脂保质法会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几乎破坏殆尽。
此后,巴氏鲜奶开始流行并且在全球传播。时至今日,日本、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巴氏鲜奶消费量占整个液态奶消费量的90%以上,长保质期牛奶几乎绝迹。
2000年前,中国的巴氏鲜奶也一直担当市场的主角,但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国内乳业的竞争加剧,部分乳企在利益驱使下,为迅速占领全国市场,将目标锁定在无需就近奶源、无需冷藏保鲜又可以长时间储存的常温奶,也就是通常标注的“纯牛奶”。
为引导消费者走出喝奶误区,与国际接轨喝鲜奶,200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鲜牛奶和纯牛奶的概念。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令国内大部分乳企深受冲击,而在这次风波中,巴氏鲜奶没再次出现任意的毛病,不但经受住了考验,而且销量一路逆势上扬,并以其高品质受到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2010年10月,国家最新的《乳品安全标准》出台,强化了对“巴氏鲜奶”和“常温奶”在标识上的区分,推动巴氏鲜奶强势回归市民餐桌。
魏荣禄说,能喝上像好一多这么优质的牛奶,是贵州人民的福气!作为贵州高端鲜奶第一品牌,好一多是怎么炼成的?
出生于贵阳一个中医世家的袁女士,从儿子半岁的时候,就没有给他喝过半口奶粉,取而代之的是好一多天然纯鲜奶。正是因为对好一多始终如一的信赖,10岁的儿子如今健康活泼,几乎没生过病。现在,只要有大人带小孩到诊所里就诊,袁女士总会不厌其烦地向他们推荐好一多。
事实上,袁女士与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素昧平生。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对好一多品质的认同和赞赏。
“能喝到这么像好一多这么优质的牛奶,是贵州人民的福气。”每次到贵阳,年逾八旬的魏荣禄总会由衷感叹。这绝不是什么恭维之辞,是他多次考察得出的结论。
作为中国奶协创始人之一,魏荣禄素以敢言著称,他先后参与和见证了国家有关部门为奶业建章立规的过程,是乳品界的元老级人物。魏荣禄说,从事乳品研究60多年,他喝遍了全国的牛奶,好一多的品质国内一流!
魏荣禄所言不虚。13年来,好一多一心一意做巴氏鲜奶,之所以能占据全省高端鲜奶90%的市场占有率,靠的正是过硬的品质。
好奶,首先必须有好奶源。2009年,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斥下巨资,按照北美模式,在贵阳修文县谷堡乡和六桶乡新建了两个国内领先的生态牧场,并从新西兰引进近万头三代全系谱优质荷斯坦奶牛。
好一多此举不但完全解决贵州奶源稀缺的“短板”,而且建立起了被国内乳品界频频称赞的全产业链模式,使得贵州乳业一时名声大噪,“好一多模式”也引得国内乳企的争先效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个生态牧场都毗邻贵阳环城林带,周围风景秀美,环境宜人,空气清新。良好的生态,让倘佯其间的荷斯坦奶牛过上了舒坦的生活,为好一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生奶。
相关部门的检测显示,好一多在生鲜乳标准上已经领先欧盟标准,菌群落总数每毫升10万个,每100克生鲜乳蛋白含量3.5克,每100克生鲜脂肪含量4.2克。
为保证每一滴牛奶都是安全优质的,好一多采取全机械化挤奶,从源头上不让原奶受到污染,而且整个原奶杀菌、包装等过程,也是在封闭式的现代化车间内进行,由电脑全程控制。
好一多真正视质量和安全为企业的生命线,把整个生产环节细分为137个关键控制点,建立起了严苛的质量管理和乳品检测体系,专注打造贵州本土高端鲜奶第一品牌。
去年,塑化剂风波的兴起,引起了好一多管理层的警觉。虽然这次风波并未波及乳品行业,但在贵州乳品市场上,塑料袋“百利包”产品并不少见,长远点看,塑料袋包装完全有塑化剂析出的可能。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好一多在乳品界率先垂范,将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果断砍掉了塑料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为了,好一多放弃了此类产品2000多万元的年销售额,却在乳品界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安全、营养、健康,好一多不仅仅“领鲜每一天”,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好鲜奶”。